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报道医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有及研究方向,适合于广大从事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及临床医务人员,生物工程、生化、分子药理、分子病理、免疫学、遗传学等相关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80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720/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首届、第二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2-8009
- 国内刊号:42-172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首届、第二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 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本刊主要报道医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有及研究方向,适合于广大从事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及临床医务人员,生物工程、生化、分子药理、分子病理、免疫学、遗传学等相关人员。
1对文稿的要求
1.1本刊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及相关科技工作者结合我国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动态、方向,撰写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述评、研究论文、研究快板及简报、新技术、新方法、新器械、书评、专题讨论、国内外有关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的小专论等。其文稿要求论点明确,设计合理,资料可靠,文字洗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图表清晰,科学性强。
1.2来稿请附单位介绍信,并应声明无泄密内容,无作者署名纷争及无一稿两投现象。作者单位应对稿件内容的真实性和保密性负责。研究论文如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或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请在文稿首页注明资助基金的中英文名称及编号。
1.3来稿上请注明作者的中英文姓名及第一作者性别、出生年、学位、职称、发表论文篇数、研究方向和通讯作者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E-Mail等信息,以便及时联系。
1.4文稿应采用word文档,用简体字排版,A4版式、小4号字符、
1.5倍行距,图表应随文排。文稿中的英文请注意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希腊字母(或罗马数字)应在该字符的下方用铅笔标注“希”(或“罗马”),以示区别。
1.51科技名词的使用应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术语。缩略语(除众所周知者外)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先写出中文名称,然后加括号给出英文全称及缩写;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蛋白质和核酸名称的英文缩写用正体,第一个字母大写;限制性内切酶的前3个英文字母用斜体;基因座名称的英文缩写用斜体小写。研究论文(含中英文摘要、图表及参考文献等,下同)一般不超过8000字,其参考文献不少于10条;研究快报一般不超过5000字;研究简报一般不超过3000字;小专论一般不超过5000字。
1.6文稿需一式3份(快报4份),其中一份图表和照片必须是原件,其它可为清晰复印件。寄送文稿时应一并向编辑部发送电子文稿,并请同时通过邮局寄送审理费40元,在发送的文本文件上附出汇单编号,以备查询。
1.7本刊收到文稿及审理费后即给作者寄送(或用E-mail)《收稿回执》,并在2个月内告知作者稿件处理情况。对不用稿件将定时退还作者。对需修改的稿件,作者在接到编辑部《修稿通知》后应及时将回修稿件寄送编辑部,如逾1个月不返回编辑部则作为自动退稿。本刊对稿件有删改权,但凡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
1.8稿件决定刊用后,我刊将提请作者授权本刊给予发表,同时,我刊将根据稿件所占版面向作者收取一定的发表费。稿件发表后酌致稿酬,并另赠当期杂志2本。
1.9作者稿件刊出后,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版权归本刊所有。作者稿件录用后,本刊有权对其编辑的刊物制成光盘或被其它有关数据资源系统收录。
2文稿编写格式
2.1题名(篇名)题名应简明、直叙,应能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一般不用外文缩略语。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题名中应包括主要关键词。本刊不主张采用副题。
2.2署名署名的作者只限于参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参加论文撰写并能对内容负责、同时对论文具有答辩能力的人员。如署名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在篇首页脚注处需注明通讯作者的电话、E-mail等相关信息。外单位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城(区)名及邮政编码。有英文题名及摘要的文章的作者署名还需采用汉语拼音署名,其要求是姓(大写字母)在前,名(第1个字母大写)在后,双名之间不加连接号。工作单位用英文注出标准全称和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用斜体表示。
2.3脚注论文所受资助的课题基金来源(中英文)及编号;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学位或职称;通讯作者的姓名,电话,E-mail,排在篇首页下方,并用短横线与正文分开。
2.4摘要论著、述评、综述应附中英文摘要。论著的摘要采用结构式摘要,按照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s)4部分撰写,内容应具独立性和自明性,具有与正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结果部分要求有具体数据。中文摘要不超过250个汉字,英文摘要不超过150个实词。述评和综述采用报道式摘要,应能切实反映文章的主导内容。英文摘要置于中文摘要的下方。
2.5关键词应根据文章所讨论的重点内容选择3~5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尽量采用Medica1SubjectHeadings(MeSH)中所列的词。如MeSH中没有相应的词,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上位词或习用的自由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致。
2.6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请根据文章内容的学科分类,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1999年3月出版)中查得,排列在中文关键词下方。
2.7标题层次各级标题均左顶格,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一级标题通常为“1”(引言可编为“0”),二、三级标题编号为“1.1”,“1.1.1”……数字间用下圆点相隔,一般不采用四级标题。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2.8引言简明介绍论文提出的背景、相关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及本文研究目的。一般不超过200字。
2.9材料和方法简要叙述研究对象的特征、主要实验材料的来源、性质及数量,仪器设备(包括厂家、型号)等实验条件。所用方法凡有文献记载者可直接引用文献,对实验方法有改进的须详述改进之处;独创或创新的方法应详加叙述。所有方法均可重复验证。使用统计学方法的应说明选择的方法及依据。
2.10结果应客观、真实、准确地描述研究所得数据和所观察的现象。可用文字、图和表进行叙述,但三者不应重复。不展开论证,不引证他人资料。使用了统计学方法的应说明结果意。
2.11围绕研究结果阐述研究结果的意义,实事求是、言简意赅地评价其科学价值并可与前人的有关结果进行比较论证。客观真实地解释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经验、教训。切忌偏离研究结果。
2.12致谢对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接受委托进行某项工作的辅助人员及给予指导、提供资助者,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原则上应征得致谢对象的同意方可提名感谢。致谢内容加括号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2.13图图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图序和图注置于图的正下方。照片请选用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反差良好的黑白照片或彩色照片,其大小尺寸以4∶3为宜,并一式两份。不能有折痕。显微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组织切片照片要选准所需显示的部位。蛋白质、核酸结构序列图、质粒构建图和线条图请用激光打印,要求点线分明,粗细适当,墨色均匀。每张图片的背后请用铅笔注明题名、图序、图注、上下方向及作者姓名,并置于文稿的相应处。
2.14表采用三线表格式,表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表序和表题放在表格上方。表内参数单位相同者,将单位置于表的右上方;各栏参数单位不同者,将单位置于相应栏目的表头或数值旁。表内数据必须准确、可靠,数据应上下行位数对齐,并置于文稿相应处。
2.15数字的用法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值的舍取采用“4舍6入5看后,5后有数进上去,5后为零看左数,左数奇进偶舍弃”。数值范围的表示形式用“~”;百分数表示的均值和标准差的数值写在括号内,%在括号外;分数的分号用斜线(公式除外)。
2.16医学名词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科学出版社,1995年)为准。暂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或注释,药名(包括中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新版本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中文药物名称须使用其化学名,英文药物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动植物学名应加注标准学名。
2.17参考文献按照文中引用的顺序,在文内以角码加方括号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其参考文献必须是自己阅读过的和论文中所引用的正式出版物,以期刊为主。内部刊物、会议论文集及待发表的资料不能作为文献引用。具体著录格式为:
2.17.1期刊作者.篇(题)名.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作者在3位以内(含3位)应全部列出,姓名之间加逗号;4位以上作者应写出前3位作者,再加逗号及等(etal)。
2.17.2书籍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次(第1版可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止页.
2.17.3书籍中析出的文献作者.题名.见:作(编)者.书籍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影响因子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发文量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
Stat 3信号通路蛋白在基因敲除小鼠方面的研究进展
Stat3是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蛋白家族(Stat)成员.它是家族中唯一一个在小鼠胚胎期进行基因敲除导致死亡的转录因子,暗示了它在个体发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文章阐述了Stat3蛋白的结构和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在小鼠T细胞、巨噬细胞、皮肤、乳腺和神经系统等的组织特异性敲除对Stat3进行的功能研究,揭示了Stat3在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方面重要的生理作用.......
作者:杨洋;任雯雯;陈付学 刊期: 2005- 06
-
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与肥胖
黑色素浓集激素(melanin-concentratinghormone,MCH)是一种含有19个氨基酸的神经肽,主要存在于下丘脑.它有MCHR1和MCHR2两种G蛋白偶联受体,两种受体的分布及在大脑中的表达基本相似,但MCHR2不存在于啮齿动物中.MCHR1可与多种G蛋白偶联而MCHR2主要与Gq蛋白偶联.MCH与受体结合后将介导不同的信号通路.MCH是机体能量稳态系统中一种关键调节因子,与肥胖......
作者:袁成福;宋方洲 刊期: 2006- 06
-
离子交换色谱法去除rhOP-1蛋白溶液中内毒素的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去除重组人成骨蛋白(recombinationhumanosteogenicprotein-1,rhOP-1)溶液中内毒素的方法.方法提取包涵体蛋白,经纯化、复性得rhOP-1溶液.此溶液经DEAE离子交换色谱柱,通过线性增加盐浓度方式先将蛋白洗脱,内毒素则由较强盐浓度和NaOH洗脱.收集洗脱峰,用鲎试剂检测其内毒素含量.结果凝胶法检测rhOP-1溶液在DEAE-琼脂糖色谱柱上样前内毒......
作者:王素红;韩金祥;王世立;葛鲁娜;孙燕 刊期: 2008- 03
-
组织蛋白酶S在抗原提呈过程中的作用
效应T细胞激活需要两个或以上的信号诱导.抗原肽结合MHC-Ⅱ分子的溶酶体途径(第一信号)包括两个重要的步骤:不变链(invariantchainIi)降解和抗原加工.目前所知的溶酶体蛋白酶中,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S,catS)被认为以非冗长的作用参与了上述两步过程,其还参与了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过程.因此被认为在调节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抗......
作者:刘一鸣 刊期: 2011- 02
-
沉默Bmi-1基因表达对MCF-7细胞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Bmi-1对MCF-7细胞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阿霉素处理MCF-7/Bmi-1si、MCF-7/GFPsi和MCF-7细胞株,MTT法检测阿霉素的IC50;DAPI检测阿霉素处理后细胞的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Western印迹检测相关蛋白P53,phospho-Akt(Ser473)(pAkt),totle-Akt(tAkt),Bcl-2,Ba......
作者:武向梅;余华荣;卜友泉;易发平;汪长东;刘革力;邓小园;苟小燕;宋方洲 刊期: 2012- 01
-
Cul5基因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
目的观察cullin5(culS)基因对OVCAR3细胞生长活性和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cul5的过表达和敲降质粒.用Western印迹检测质粒的有效性.用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cul5对OVCAR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质粒构建成功.实验表明,过表达cul5能够抑制OVCAR3细胞的生长活性和集落形成率,敲降cul5能够增强OVCAR3细胞的生长活性和集落形成率.结论cul5在卵......
作者:王艳丽;刘尚;刘民;汤华 刊期: 2013- 03
-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的影响
研究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对小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3,VEGFR3)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即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0﹑6、12﹑24h组(IR0h组﹑IR6h组﹑IR12h组﹑IR24h组),每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用无创性动......
作者:常晓艳;张颖;杨倩;裴广畅;徐钢 刊期: 2015- 01
-
体外循环术后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后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syn-drome,V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CPB下行心脏手术后发生VS患者和未发生VS患者各32例和64例,分别记为VS组和非VS组。收集所有患者相关资料,通过组间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获得CPB后并发VS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
作者:艾芬 刊期: 2014- 03
-
神经浸润胰腺癌中GDNF和COX-2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神经浸润胰腺癌中GDNF和COX-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5例胰腺癌组织中GDNF、COX-2表达,S-100标记神经纤维束膜,分析胰腺癌中GDNF和COX-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有神经浸润胰腺癌组和无神经浸润胰腺癌组GDNF、COX-2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P<0.05),有神经神经浸润胰腺癌组GDNF、COX-2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神经浸润胰腺癌组(P<0.05).有......
作者:曹如波;丁乾;薛军;黄晶;彭纲 刊期: 2012- 05
-
microRNA调控棕色脂肪细胞的分化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序列的内源性的具有转录后调节功能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具有广泛作用,参与了生物体生长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新研究发现,microRNA193b-365在棕色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通过上调或下调一些影响棕色脂肪细胞分化方向的因子(如Runx1t1、Cdon、Igfbp5、PRDM16等)的......
作者:刘曼;张吉翔 刊期: 2011- 06
动态资讯More >
- 1 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2 TGFβ信号通路与肿瘤
- 3 新的肿瘤抑制基因-ARLTS1
- 4 核酸适配子及其治疗应用
- 5 抑制FAK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6 Toll样受体4介导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病机制
- 7 HLA分型方法进展
- 8 RNA干扰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 9 Smads蛋白家族与TGF-β的细胞内信号转导
- 10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信号传导及其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 11 TRPV1通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
- 12 信号调节蛋白在生物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意义
- 13 埃兹蛋白(Ezrin)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14 重楼皂苷Ⅰ通过Fas/FasL信号通路增强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侵袭的抑制作用
- 15 TPO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16 环孢素A延长腺病毒基因治疗载体体内存在时间的研究
- 17 Mcl-1表达沉默对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 18 TSC基因的生物学作用
- 19 LEF1增强Trop2启动子转录活性
- 20 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4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