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报道医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有及研究方向,适合于广大从事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及临床医务人员,生物工程、生化、分子药理、分子病理、免疫学、遗传学等相关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80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720/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首届、第二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2-8009
- 国内刊号:42-172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几种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新一代的基因分子标记,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成功,SNPs被应用于寻找各种致病基因.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简要介绍了SNPs及几种基因的SNPs与RA的关系.......
作者:徐华;韩金祥;高雪芹 刊期: 2005- 02
-
DNA疫苗的免疫机制及其优化策略
DNA疫苗的研究成为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被誉为疫苗研究的第三次革命,开创了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疫苗研究新篇章.DNA疫苗既可以诱导细胞免疫又可以诱导体液免疫应答,成为有希望的新型疫苗之一,但其免疫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免疫原性相对较弱,限制了DNA疫苗的广泛应用.......
作者:韩岳;王希良 刊期: 2005- 02
-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被称为第三代遗传标记,具有很多研究方法.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遗传标记在人类肿瘤、糖尿病等多基因病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述了与胃癌相关的酶基因、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粘附分子基因和细胞因子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胃癌的相关性.......
作者:朱慧芳;王书奎 刊期: 2005- 02
-
早老素蛋白的研究进展
早老素蛋白(presenilin,PS)的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发病关系密切.PS是具有多个跨膜区的膜蛋白,在神经细胞中表达广泛,主要定位在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ER).PS与Notch蛋白、sel-12及δ-catenin蛋白都有相关性,因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lin-12/Nocth、Wingless/Wnt信号传导途......
作者:石琦;李锋;高晨;周玉玲;董小平 刊期: 2005- 02
-
血管生成素的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初是从肿瘤细胞中发现的一种碱性多肽调节因子,可以有效地促进内皮细胞(EC)的增殖、分化和迁移,介导细胞间的黏附以形成新的微血管管腔.血管生成素具有低核糖核酸酶活性,是胰腺核糖核酸酶超家族成员;外源ANG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经典的胞内信号系统;另外,ANG还可以由自身的核定位序列引导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ANG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变化,在胚......
作者:王颖;徐东刚;王嘉玺 刊期: 2005- 02
-
蛋白质组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蛋白质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在不断完善的一门学科,其技术已在疾病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用于研究疾病发病机理、寻找疾病差异表达蛋白质.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就蛋白质组学近年来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新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刘丽丽;高月 刊期: 2005- 02
-
钴-原卟啉诱导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适度过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钴-原卟啉(CoPP)诱导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适度过表达,并观察其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IRI模型,按体重给予不同诱导剂量的CoPP(5、2.5mg/kg及2.5mg/kg体重2次),并用锌原卟啉(ZnPP)来抑制HO-1的活性.观察血浆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变化,肝组织光镜和电镜下的改变,肝组织H......
作者:刘明;赵晓宇;王波;王广义;周虹 刊期: 2005- 02
-
胰岛素、地塞米松、肿瘤坏死因子α能调节脂联素的表达和分泌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的3T3-L1脂肪细胞模型,研究胰岛素、地塞米松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Acrp30)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用150nmol/L胰岛素、100nmol/L地塞米松和10ng/mlTNFα刺激分化完全的3T3-L1细胞16h,提取细胞RNA,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Acrp30mRNA表达量的变化;另外,用同样浓度的胰岛素、地塞米松和TN......
作者:胡小波;张育坚;陈霞;沈雁;杨胜利;龚毅 刊期: 2005- 02
-
羟苯磺酸钙对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慢性肾衰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初步探讨该药对慢性肾衰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模型,使用羟苯磺酸钙干预12周后检查大鼠尿蛋白、肾功能、残肾病理改变以及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观察羟苯磺酸钙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5/6肾切除组比较,羟苯磺酸钙治疗组大鼠尿蛋白及肾功能明显改善,残肾组织肾小球硬化指数以及肾小管......
作者:王丹;吕永曼;刘晓城 刊期: 2005- 02
-
脂蛋白脂肪酶Pro207→Leu基因突变致高甘油三酯血症
目的探讨高甘油三酯血症与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1例随访多年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LPL基因第1~9个外显子、部分内含子和5'端调节区进行筛查.结果该患者经检测确定为LPL外显子5Pro207→Leu错义突变.对先证者全家进行家系分析,证实家系中先证者及其父亲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且均为LPL外显子5Pro207→Leu错义突变.结论推测此突......
作者:刘新宇;穆云翔;杨宇虹;赵郁;解用虹 刊期: 2005- 02
动态资讯
- 1 p73基因研究进展
- 2 再生障碍性贫血线粒体突变与端粒长度相关性的研究
- 3 NHERF1/EBP50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4 靶向XBP1S的RNA干扰质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5 阿霉素致足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 6 乙型肝炎病毒对HepG2细胞侵袭的影响
- 7 聚合物囊泡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 8 染色质与真核基因调控
- 9 HnRNP A2/B1和PGP9.5对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 10 microRNA在子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11 爪蟾卵母细胞表达体系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 12 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和菌丝相cDNA消减文库的构建
- 13 PKs的生物学功能
- 14 湖北土家族人群HLA-A*0201~0207与宫颈癌关联的研究
- 15 低剂量苯接触的暴露和效应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16 大黄素对IL-1β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及VCAM-1、MCP-1表达的影响
- 17 阿托伐他汀抑制Rac1减轻嘌呤毒素氨基核苷诱导的大鼠肾病综合征
- 18 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MYH7基因突变的研究与展望
- 19 CR3的分子生物学
- 20 APPSWE转基因小鼠发育过程中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研究